多肉植物對空氣濕度的需求介紹

     有些多肉植物迷常常會發現這樣的問題:自己剛從花市淘來的「多肉」寶貝沒過幾天就已經看不見剛「入駐」時的神氣勁了。雖然自己愛護有加,但這些小東西非常不給面子,這可急壞了它們的主人了。殊不知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每個「多肉」迷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也常常難倒一部分愛好者。但稍有一些經驗的栽培者都知道這其實是一個空氣濕度的問題。

  如果你是在北方乾燥地區的肉友,如果你的栽培場所是自家的露天陽台,或窗台,這一點就尤為重要。那麼為啥會出現上述的問題呢?空氣濕度又為啥這麼重要呢?這裡我們可以分析一下:花市的多肉植物都是花圃裡生產出來的,這樣的植物都在大棚裡長大,而大棚多數時間都是封閉栽培,因而裡面的空氣濕度相對較高,這樣栽培的植物個體飽滿,且極富生氣。然而在它被購買後,由於多數地區的家庭栽培場所常常達不到這樣的條件,所以就會出現上述的問題了。那麼也有些肉友會問:這些多肉植物大多的原產地環境較惡劣,年降水量極少且乾燥,那麼它們又是怎麼利用空氣濕度的呢?我們首先排除雨季時較高的空氣濕度。這些多肉植物原產地在太陽落山前的幾個小時溫度較高(尤其是中午),但到了晚上溫度又會急劇下降,這樣空氣中的水汽就會凝結形成霧氣,在黎明時尤為顯著。這種以氣態形式存在的水分也可以被多肉植物吸收,此時正是它們最開心的時候。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大多數的栽培場所的條件還不夠。這裡還不包括一些對空氣濕度要求更高的附生類品種和一部分鳳梨科的植物。

      正是因為栽培場所的條件限制,許多植株出現了褪色,葉尖枯焦、乾癟、植株提前老化等現象。而這一點在大棚種植中是看不到的。雖不致死但觀賞性卻會大打折扣。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很簡單,即:用細嘴噴壺噴霧。也有多數愛好者會用一次性的塑料杯倒扣在盆上(多在春冬兩季)。或者選擇在玻璃缸內栽培,在底部鋪上一層粗沙,可以不時在上面撒水這樣既可增加濕度,又不會使盆內常常「水漫金山」。總之空氣濕度的調節要從多方面考慮包括種類、季節、生長階段等,絕對不能一概而論。濕度過高植株易腐爛且易引發介殼蟲;濕度過低植株觀賞性會打折扣且易引發紅蜘蛛。在此,筆者提幾點個人意見:

  1、各個季節的空氣濕度的要求。 生長期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是相當重要的。當植株進入生長期時空氣濕度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原產在熱帶雨林的種類要求更為嚴格。一些富有顏色變化的園藝品種如能保持相當的空氣濕度,則顏色更艷麗。可以說基本上大多數品種在此時都需要一定的濕度。而在休眠期空氣濕度的把握則要相當謹慎,首當其衝的就是一些夏眠的、肉質程度較高的品種。舉個例子,上海的夏天就屬於典型的「濕熱」天氣,番杏科高度肉質化的品種就相當容易腐爛。生石花、帝玉這些老品種如何度夏往往是愛好者最頭痛的問題。同樣冬季休眠的品種也要保持一定的乾燥度。這一點在溫度低於5℃後要引起相當的重視,當溫度繼續下降至0℃或更低,此時若是濕度偏高往往是致命的,而且可以在一夜之間就能致死。不過北方的大多數城市冬天較為乾燥。這種「濕冷」的氣候在我國的一些南方城市較常見。

  2、小苗階段的空氣濕度。 小苗期的空氣濕度尤為重要,它的意義要超過土壤的濕度。因為在苗期會有一個「蹲苗」的過程。這時控制土壤中的水分目的是促生新根,如能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可以使其不會因蹲苗而缺水。一般苗期對空氣濕度的要求較其他生長階段要高,但此時的空氣濕度也是最難掌握的。實踐證明種子越小,苗相對也較小,其抗性較差,往往不能耐高濕。典型的有番杏科的多數品種,景天科的一部分品種(四季海棠最為突出)為代表。等成型後這樣的現象就會大大好轉,空氣濕度的問題也不會那麼突出。

  3.無性繁殖對空氣濕度的要求。 家庭常用的無性繁殖有兩種:扦插、嫁接。扦插要注意植物器官從母體上分離後的幾天裡均要保持乾燥。這個時間段要根據品種而定,少則4、5天多則1個月,待傷口完全乾燥後可插在基質上。此時可以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在這一點上主要分成兩派意見:一派主張創造乾燥的環境,這樣能在較短時間內生根,但消耗較大。另一派主張創造潮濕的環境,這樣的方法對扦插的個體消耗較小。而在嫁接方面的觀點則較為統一,在剛完成嫁接的頭兩個星期都要保持乾燥、通風,過高的濕度對嫁接的成活率是有影響的。

  4.對於某些塊根類品種。 如龜甲龍、苦瓜類、笑布袋等。在原產地它們的表面往往呈不規則開裂,多凹凸不平。但在人工栽培環境下,尤其是從實生苗開始培植時,它們凹凸不平的表面卻變得很不明顯。這點也是一些有經驗的愛好者用來判斷野生與人工栽培的輔助依據。

     以上就是多肉時光網多肉植物濕度要求介紹,希望大家能夠有所收穫!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