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生石花的生長規律具體介紹

      多肉植物生石花的生長規律

  由於生石花的原產地有明顯的較漫長的旱季,因此一年中它也有生長期、開花期、休眠期的循環。但和其他多肉植物不同的是它有新老葉交替的規律,猶如某些動物」蛻皮。

 

   通常的規律是,生石花開花後進入休眠期,此時新葉慢慢在老葉下部中央的分生點發育。這一階段對大多數生石花種類而言,是產地的乾燥季節–冬天或初夏。此時,新葉主要靠吸收老葉的營養生長,隨著新葉生長,老葉的葉面開始變得暗淡無光,也可能表面起皺,給人的感覺似乎是營養不良。不瞭解規律的人如果此時多澆水甚至施肥,那麼損壞率將會很高。休眠末期,老葉有可能變成紙一樣薄。

  當原產地雨季來臨,第一次降雨後(栽培時可在此時澆水),新葉吸足水分從老葉中脫殼而出。新葉的中溝線正好和老葉中溝線垂直,如果從老葉中產生兩對新葉,那麼新葉的中溝線和老葉平行。愛好者通常把新的對生葉稱為」新頭」.

 

  無論在原產地還是栽培中,不一定每個成年的株體(對生葉)都是每年開花的(大多數種類在3年後進入開花期),因為開花結籽會消耗大量的營養。因此,當原產地氣候過於乾燥,栽培中因為各種因素導致生長發育不良時都將停止開花。通常影響開花的因素有光照不足、溫度太低或太高、營養缺乏、過多澆水、換盆後產生的」移植休克」等。

  生石花的花雖然不一定擬年都開,但葉的新老交替卻肯定每年都要進行,原產地氣候過於乾燥或栽培不理想時新的對生葉將一年比一年小。栽培中不管有沒有花或花只是零星開放,只要是這個種類的正常花期後都是休眠期,這一點很重要(但幼苗不在其列)。

     有些種類如大內玉(L.optica)新的對生葉長成後老的對生葉不一定馬上乾枯。這樣,有可能」新頭」開一朵花」老頭」也開一朵花。形成一株開兩朵或者一年中一株兩次開花(新頭和老頭花期不一致形成)的情況。

  大多數種類都能週期性地從一對老葉的分生點產生兩對新葉(極罕見有一分三的),因而在理想地栽培幾年後能看到生石花的群生株,像日輪玉、富貴玉、紫勳、繭形玉、橄欖玉經常能長到10個頭以上。而李夫人(L. salicola) 20個頭以上的群生株很普通。據Cole(國外的生石花權威專家)所說:有一個原產地採集來的植株經過他們20年栽培後,形成350個頭以上的大群生株。但是另一方面,有的種卻不易形成群生株,甚至老是只有一個」頭」,如花輪玉(L. gesinae var. annue),荒玉((L. gracilidelineata)、瑞光玉(L. pseudtruncatella ssp. dendritica) ,藏人玉(L. pseudotruncatella ssp. groendrayensis)等。

  不管是否群生,生石花只要葉表面大,葉矮,整個植株貼近土面,兩葉基本對稱,葉飽滿,表面有光澤,花紋清晰,就可認為栽培成功。3年後,大多種類的生石花進入開花期,各種類的花期很不一致,如曲玉、荒玉、留雅玉、雲映玉在夏季的11-12月(南半球)開花,大多數開黃色花的種類在秋季(2-3月)開花,白花種在4月開始開花花,盛開在5月。大內玉在5月底至6月開花(初冬),而紅大內玉開花最晚,7月底才開花。

       以上就是多肉時光網為大家提供的多肉植物生石花的生長習性介紹,希望大家閱讀完本文後能夠有所收穫!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