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簡介–生理特點

       眼下,外觀小巧精美,看起來「萌萌噠」的多肉植物越來越受到養花愛好者喜愛。今天,多肉時光網小編整理了關於多肉植物的生理特點,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的瞭解肉肉。


植物粘液
     很多種類體內有白色乳汁或無色的粘液,這是一種多糖物質。有的專家指出,它們的細胞內特別含有大量的五碳糖,提高了細胞液濃度,增強了抗旱抗逆性。同時這種粘液和乳汁在植物受傷時可使傷口迅速結膜,既防止了體內水分散失又避免了病菌感染。栽培中利用這一特點,可以將一些截面積很大的球形、柱形種切頂扦插。
植物蒸騰
     它們的形態和表皮的一些結構使它們的蒸騰量大大減少。它們的表皮有很厚的角質層,很多種類表皮被蠟被毛。氣孔數遠較其他植物少而且深埋在表皮凹陷的坑內。角質層擴散阻力很大,因此,這類植物失水明顯地比其他植物少。資料表明,一株玉米一天失水3—4升,而一株樹木狀的大仙人掌一天只失水25毫升。仙人掌科的最小品種松露玉是氣孔最少的植物,可以在乾旱季節形成一種近乎死亡的狀態,各種生理活動近乎停滯。

 

代謝方式
     仙人掌類和多肉植物在代謝方式上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特點是氣孔白天關閉減少蒸騰,夜間開放吸收CO2,而且在一定範圍內,氣溫越低,CO2吸收越多。吸收的CO2通過羧化形成蘋果酸存於大液泡內,白天蘋果酸脫羧放出CO2進行光合作用,在一定的範圍內,溫度越高,脫羧越快。栽培上利用這個特點,即在一定範圍內盡可能加大溫室的晝夜溫差,在晚上提高室內CO2濃度等,可使這類植物加快生長。
代謝原理
     夜間,大氣中CO2自氣孔進入細胞質中,被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羧化酶催化,與PEP結合形成草酰乙酸,再經蘋果酸脫氫酶作用還原為蘋果酸,貯於液泡中,其濃度每升可達100毫摩爾。蘋果酸從細胞質通過液泡膜進入液泡是主動過程,而從液泡回到細胞質中則是被動過程。在日間,蘋果酸從液泡中釋放出來後,經脫羧作用形成CO2和C3化合物(見四碳植物)。有兩種脫羧酶可催化這個反應。有些植物中NADP(輔酶Ⅱ)~或NAD(輔酶Ⅰ)~蘋果酸酶催化氧化脫羧,形成CO2和丙酮酸,另一些植物中PEP羧激酶催化形成草酰乙酸,並脫羧產生CO2及PEP。CO2產生後,通過光合碳循環重新被固定,最終形成澱粉等糖類。在弱光下,尤其是氣溫高時,有一部分CO2會被釋放到大氣中去。
     晚上,開放氣孔吸收二氧化碳,並通過羧化反應形成蘋果酸存於植物細胞內的大液泡中,而且在一定範圍內,氣溫越低,二氧化碳吸收越多。到了白天,關閉氣孔減少水分蒸騰,再把夜間儲於細胞大液泡裡的酸性物質(主要是蘋果酸,但也有天門冬氨酸)作脫羧反應,釋放的二氧化碳進入卡爾文循環進行光合作用,並且在一定的範圍內,溫度越高,脫羧越快。
     由於夜間溫度比較低所以通過氣孔丟失的水分要比白天少得多,對於植物來說,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避免水分過快的流失,因為氣孔只在夜間開放以攝取二氧化碳。由於這種方式是在景天科植物上首先發現的,故稱為景天酸代謝途徑。在栽培技術上可以利用這個特點,如:在一定範圍內,盡可能加大溫室的晝夜溫差,並且在晚上提高室內二氧化碳濃度等,可促使這類植物加快生長。

 

滲透壓
     它們的滲透壓不高,一般在405.3—2026.5千帕(4——20大氣壓)之間,而超過1215.9千帕(12大氣壓)的只有仙人掌屑植物。這個數字遠比在沙漠中存在的其他沙生植物低。因此在一些可溶性鹽類很多的沙漠地區沒有仙人掌類植物存在。這一點在栽培上很重要,施肥時決不能一次加入濃度很高的無機化肥,培養土中也不能混有過多的鹽類物質,否則根部水分向外滲透而造成植株萎蔫。

     通過本文的詳細介紹,希望大家能夠有所收穫!歡迎大家繼續關注多肉時光網,瞭解更多關於多肉植物的最新信息!

 

你可能也喜歡: